一、单选题
1、审评杯宜要选用( ).
A 细腻白瓷杯
B 青花瓷杯
C 紫砂杯
D 玻璃杯
答案:A
2、下列( )与作为评茶员的条件无关。
A 嗅觉神经
B 色盲
C 慢性传染病
D 容貌端庄。
答案:D
3、汤色审评,主要从( )三方面评比。
A 正常色、劣变公、陈变色
B 色度、亮度、浑浊度
C 明度、晦度、浑浊度
D 金黄、橙黄、清黄。
答案:B
4、关于劳动者权利表述错误的是( )。
A 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
B 劳动者必须服从一切工作安排
C 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
D 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
答案:B
5、江苏南京是( )的产地。
A 大方茶
B 雨花茶
C 碧螺春
D 绿牡丹
答案:B
6、茶树鲜叶中水分所占的比重为( )%。
A 10-20
B 30-40
C 50-70
D 75-78
答案:D
7、茶叶中多酚类占茶叶干重的( )%。
A 5-10
B 10-20
C 40-50
D 18-36
答案:D
8、绿茶产生红变的原因( )。
A 杀青温度过高
B 杀青温度不足
C 揉捻过重
D 揉捻不足
答案:B
9、揉捻加压方式的一般原则( )。
A 轻-重-轻
B 重-轻-重
C 轻-轻-重
D 重-重-轻
答案:A
10、辨别茶叶的烟焦气主要通过( )。
A 温嗅
B 热嗅
C 干嗅
D 冷嗅
答案:B
11、绿茶陈化变质后,其内质所起的变化是( )。
A 滋味变淡
B 香气变低
C 汤色变深
D 以上都是
答案:D
12、原料较粗老的杀青叶揉捻时,一般( ) 。
A 热揉
B 冷柔
C 短时揉
D 不加压揉
答案:A
13、茶叶中能对人体起提神醒脑作用的物质是( )。
A 茶多酚
B 生物碱
C 维生素
D 氨基酸
答案:B
14、绿茶加工的基本工艺流程为( )。
A 杀青-揉捻-干燥
B 做青-揉捻-干燥
C 炒青-揉捻-干燥
D 晒青-揉捻-干燥
答案:A
15、绿茶加工鲜叶摊放的作用说法错误的是( )。
A 散失部分水分
B 散失部分青草气
C 有一定的物质转化而利于品质
D 利于防止杀青产生红梗红叶
答案:D
16、绿茶揉捻的说法错误的是( )。
A 塑造卷紧的外形
B 便于冲泡时物质的浸出
C 利于后续的干燥
D 嫩叶揉捻程度较老叶轻
答案:C
17、绿茶工序的“二青”说法正确的是( )。
A 进一步杀死酶的活性
B 温度和杀青一样
C 温度比杀青高
D 温度比杀青低
答案:D
18、红茶的工艺流程为( )。
A 萎凋-揉捻-发酵-干燥
B 萎凋-杀青-发酵-干燥
C 萎凋-揉捻-渥红-干燥
D 萎凋-杀青-渥红-干燥
答案:A
19、以下描述绿茶干茶色泽不好的术语是( )。
A 翠绿
B 深绿
C 墨绿
D 褐绿
答案:D
20、以下描述绿茶汤色级别最好的术语是( )。
A 嫩绿
B 嫩黄
C 黄绿
D 金黄
答案:A
21、以下描述绿茶香气级别最低的术语是( )。
A 嫩香
B 栗香
C 清香
D 炒豆香
答案:D
22、以下描述绿茶滋味不好的术语是( )。
A 清鲜
B 醇爽
C 鲜醇
D 清淡
答案:D
23、感官审评用水最好为( )。
A 矿泉水
B 自来水
C 深井水
D 纯净水
答案:D
24、感官审评中所用天平的最小感量为( )克。
A 0.01
B 0.1
C 0.5
D 1
答案:B
25、关于感官审评说法不正确的是( )。
A 审评室环境以浅色为好
B 干评台黑色亚光、湿平台白色亚光
C 审评工作人员为专业人员
D 审评室亮度越高越好
答案:D
26、SC认证中需要茶叶审评室面积≥( )㎡。
A 10
B 15
C 17
D 20
答案:B
27、国标名优绿茶审评标准中,占分比例比原先提高的是( )。
A 干茶
B 香气
C 滋味
D 汤色
答案:C
28、茶叶审评的顺序是( )。
A 干茶、香气、汤色、滋味、叶底
B 干茶、香气、叶底、汤色、滋味
C 干茶、汤色、香气、滋味、叶底
D 干茶、汤色、滋味、香气、叶底
答案:C
29、茶叶鲜叶中水分含量大约在( )左右。
A 45%
B 65%
C 75%
D 95%
答案:C
30、( ) 多见于杀青温度过高、叶片边缘被灼烧后的制品叶底。
A 焦边
B 黄熟
C 卷缩
D 摊张
答案:A
31、在眉茶中通常将通过筛孔4-5孔茶称为( )。
A 上段茶
B 中段茶
C 下段茶
D 茶片
答案:A
32、下列四种茶叶中,香气属浓香型的是( )。
A 西湖龙井
B 碧螺春
C 云南普洱
D 君山银针
答案:A
33、摊晾好的一芽一叶鲜叶用40型滚筒连续杀青,需要( )时间。
A 3分钟
B 1分钟~1分钟10秒
C 50秒
D 25秒
答案:B
34、若用同样的茶树原料加工成的下面几种茶叶,茶多酚含量最低的是( )。
A 红茶
B 曲形绿茶
C 乌龙茶
D 扁形绿茶
答案:A
35、《评茶员国家职业标准》是( )年颁布实施。
A 1995年
B 1998年
C 2001年
D 2010年
答案:C
36、绿茶杀青要求在3分钟内鲜叶温度达到( )。
A 60~70℃
B 80~85℃
C 130~150℃
D 180℃
答案:B
37、茶鲜叶中多酚氧化酶活性最活跃的温度是( ) 。
A 30~40℃
B 40~45℃
C 60℃
D 70℃
答案:B
38、《茶经》作者是( )。
A 谢安
B 左思
C 陆羽
D 杜育
答案:C
39、清代出现( )品饮艺术。
A 乌龙功夫茶
B 宁红太子茶
C 四川侠君茶
D 白族三道茶
答案:A
40、中国六大茶类是按照( )分的。
A 加工工艺
B 茶叶品质
C 色泽
D 加工工艺与茶叶品质
答案:D
41、英国人主要饮用( )。
A 绿茶
B 红茶
C 青茶
D 黄茶
答案:B
42、下列品种中最适合制高档曲型绿茶的是( )。
A 福鼎大白茶
B 白毫早
C 黄山群体
D 鸠坑
答案:B
43、根据舌的生理特点,舌后部两侧对( )最敏感。
A 纤维
B 酸味
C 鲜味
D 涩味
答案:B
44、下列( )有利于评茶室空气新鲜。
A 坐南朝北
B 落水管不设盛水弯头
C 地板打蜡
D 吸烟
答案:A
45、为判断茶叶真实形状和色泽,审评室宜用( )。
A 氖气灯
B 碘钨灯
C 日光灯
D 紫外线灯
答案:C
46、茶样盘从审评要求应漆成( )色。
A 黑色
B 白色
C 淡黄色
D 淡咖啡色
答案:B
47、审评杯宜选用( )。
A 细腻白瓷杯
B 青花瓷杯
C 紫砂杯
D 玻璃杯
答案:A
48、审评时用水温度( )。
A 凉水
B 温水
C 热水
D 沸水
答案:D
49、精制成品茶“规格乱”的原因是( )。
A 精制茶大小或长短不一
B 上、中、下三段茶比例不当
C 外形、叶底花杂
D 制作过程火温过高
答案:B
50、中国最早出现的茶类是( )茶。
A 青茶
B 绿茶
C 白茶
D 黄茶
答案:B
51、下列不属于茶叶精制目的的是( )。
A 整理外形
B 品质化一
C 提高净度
D 以次充好
答案:D
52、下列关于拼配的说法错误的是( )。
A 下段茶中的轻片要去净
B 适度控制拼入筋梗茶的比例
C 下段茶中的轻片可靠边
D 色泽要调和均匀
答案:C
53、喝茶能名优茶评有丰富的( )有关。
A 茶叶碱
B 咖啡碱
C 多酚类
D 花青素
答案:B
54、绿茶中的扁型茶、曲型茶一般香型分别是浓香、( )。
A 清香
B 花香
C 果香
D 甜香
答案:A
55、下列茶叶中,香气属清香型的是 ( ) 。
A 西湖龙井
B 碧螺春
C 云南普洱
D 武夷岩茶
答案:B
56、构成茶叶品质的三个主要因素是 ( )。
A 形、香、味
B 色、香、味
C 形、色、味
D 香、色、味
答案:B
57、决定茶汤色泽的主体物质是( )。
A 叶绿素
B 茶多酚
C 咖啡碱
D 芳香烃
答案:B
58、最适合于人闻茶香的叶底温度是 ( )。
A 25~35℃
B 35~45℃
C 45~55℃
D 55~65℃
答案:C
59、汤色审评时一般在 ( )分钟内观察汤色。
A 5
B 10
C 15
D 20
答案:B
60、形成干茶色泽的主要因素是( )。
A 生物碱
B 茶多酚
C 叶绿素
D 茶氨酸
答案:C
61、审评时,茶汤送入口内,在舌的中部回旋2次即可,较适合的时间是 ( ) 。
A 1-2秒
B 2-3秒
C 3-4秒
D 4-5秒
答案:C
62、名优茶评比记分一般采用 ( )。
A 二分制
B 十分制
C 二十分制
D 百分制
答案:D
63、绿茶香气审评 ( ) 。
A 纯度、高低、长短
B 花香、栗香、嫩香
C 粗、松、杂
D 淡薄、熟闷、低沉
答案:A
64、夏季加工的茶叶因茶多酚转化不足而表现的一种滋味特征是( )。
A 涩味
B 苦味
C 霉味
D 陈味
答案:A
65、( )是绿茶上被烫焦的斑点,常见于杀青和炒干过程中锅温过高,叶表面被烫成鱼眼状的小斑点。
A 焦斑
B 松泡
C 爆点
D 起霜
答案:C
66、《食品卫生法》颁布时间是( )年实施。
A 1990年
B 1994年
C 1995年
D 2000年
答案:C
67、绿茶叶底中夹杂色深较老的青片,被称为 ( ) 。
A 青张
B 青暗
C 花青
D 青褐
答案:A
68、《国家职业大典》中规定,评茶员工种职业等级分为( )个级别。
A 3
B 4
C 5
D 6
答案:C
69、下列不属于绿茶审评结果判定的方法有( )。
A 综合评定法
B 七(五)档制法
C 计量评定法
D 名优茶评分法
答案:C
70、在茶叶评比中,两个茶样总分相同,则按照 ( ) 的循序,依次得分高的向前排。
A 滋味-香气-外形-汤色-叶底
B 滋味-香气-外形-叶底-汤色
C 滋味-外形-汤色-香气-叶底
D 滋味-外形-香气-汤色-叶底
答案:D
71、保鲜储存的绿茶,含水量应低于( ) 。
A 3.4%
B 6%
C 7.2%
D 8.0%
答案:B
72、绿茶加工过程中,需要尽可能保留的物质是( )。
A 多酚氧化酶
B 低沸点芳香物质
C 高沸点芳香物质
D 水分
答案:C
73、茶叶化学成分中,控制茶汤鲜爽度的是( )。
A 氨基酸
B 芳香物质
C 生物碱
D 茶多酚
答案:A
74、绿茶杀青阶段,需要破坏( )多酚氧化酶的活性。
A 少于3/5
B 1/2
C 大于1/2
D 全部
答案:C
75、我国栽培茶叶的时间约有( )年。
A 2800年
B 3000年
C 2600年
D 5000年
答案:B
76、茶叶中具有提神作用的主要物质是( )。
A 多酚类
B 生物碱
C 维生素
D 氨基酸
答案:B
77、( )是目前世界上生产和消费量最多的一个茶类,占世界茶叶总量的70%以上。
A 绿茶
B 红茶
C 青茶
D 黑茶
答案:B
78、红茶始于( )。
A 唐朝
B 汉朝
C 明末清初
D 民国
答案:C
79、审评汤色的内容包括 ( )。
A 色度、亮度、清澈度
B 色度、净度、亮度
C 亮度、均度、清澈度
D 色度、净度、均度
答案:A
80、下列属于白茶类的是( )。
A 福鼎大白茶
B 安吉白茶
C 福鼎白茶
D 中白1号
答案:C
二、判断题
81、加工标准样一般以鲜叶原料为基础划分级别。
答案:B
82、色盲患者也可以当评茶员。
答案:B
83、衡量茶叶采摘和加工优劣的重要依据是鲜叶的大小、老嫩均匀。
答案:A
84、审评室自然光照不足时,可视需要用人工光源进行补充。
答案:A
85、红碎茶审评时注重颗粒大小和香气高香持久度。
答案:A
86、评茶称样用的称,感量是0.1g。
答案:A
87、绿茶保鲜最经济适宜温度是-10~-5℃。
答案:B
88、凡干湿评略有烟气,尝滋味又尝不出来的应为正品茶。
答案:B
89、茶叶拼配必须外形完全像同。
答案:B
90、乌龙茶的审评侧重内质的香气、滋味。
答案:A
91、茶叶中咖啡碱含量越低,品质越好。
答案:B
92、西湖龙井外形光、扁、平、直是品质优异的特征。
答案:A
93、夏茶一般较春茶苦味浓,主要是花青素含量高。
答案:A
94、糖类物质含量的高低是鲜叶老嫩的标志又可作为辨别真假茶的依据。
答案:B
95、在茶叶评比中,两个茶样总分相同,滋味得分高的向前排。
答案:A
96、制定标准、贯彻实施标准、修订标准、再贯彻实施标准,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的过程叫标准化。
答案:A
97、人的舌部味觉敏感区,对苦味敏感的位置在舌的中部。
答案:B
98、鉴别别茶叶香气时,通常分为热嗅、温嗅、冷嗅三种方式,其中热嗅的温度一般为50-60℃。
答案:B
99、乌龙茶三节色是指茶尾部呈青绿色,中部呈黄绿色,边缘淡红色。
答案:A
100、观音茶特殊品种香味特征被称为观音韵。
答案:A